美芯晟9月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接受73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答:传感器领域是公司研发投入的核心板块,公司在此领域布局迅速且成效显著,现在已经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手机端,LCD屏的窄缝三合一传感器已进入量产并出货;OLED屏下色温和接近传感器、摄像头后聚闪烁光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传感器(DToF)等新品测试验证顺利,将陆续进入推广送样阶段。预计到今年年底,手机端的光学传感器将有多款芯片进入量产状态。 此外,智能手表端的光学表冠芯片已应用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手表品牌中,同时心率检测、血氧检测等健康监测传感器芯片也在规划研发中。
问:对于光学传感器这类高精度芯片,若能实现光源的国内供应链迁移,它的毛利率将明显提升。请问,公司在光源迁移到国内供应链方面的进展和规划具体如何?
答:光学传感器是一个系统级的集成芯片,是一个光学从发射到接收的完整回路系统,因此VCSEL或者LED这个光源部分就变得较为重要。光学传感器以前的光源采购均源自海外,但随着国内供应链的稳步发展,公司已开始积极拓展与国内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国产光源的设计开发。目前,正处于导入阶段,前期的验证工作仍需时日,我们预计实质性的进展,将在下半年显现,希望明年能够全面采用国产化元件,实现光学传感芯片的全国产化生产。
答:公司正积极增强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投资,并制定了持续投入的计划。在汽车照明中,单路和多路LED恒流驱动部分产品已经量产,开关型恒流和恒压驱动也在加紧研发中。此外,CANSBC和接口芯片的研发进展顺利,并在积极推动车规认证工作。 同时,为丰富产品线并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也在筹备雨量检测传感器、无线充电类产品的研发工作。
问:据了解,光学传感器可谓是系统型芯片,那能否介绍下光传感器设计的主要难点有哪些?
答:光学传感器作为一种系统级产品,整合了先进的光学技术、精密的数据采集系统,并融合了光学、工艺设计、模拟技术、数字系统及高效的图像处理等跨领域技术,对芯片设计以及光电探测器(PD)工艺、灵敏度、噪声都要求极高。 其工作原理涵盖多学科发展,较为复杂,大致如下:敏感元件首先接收模拟电信号,随后信号通过模拟前端的放大器进行放大。接着,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由微控制器单元(MCU)做处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模拟前端构成了信号链的关键部分。一个完整的信号链不仅包括信号的感知与处理,还涵盖了将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还原为模拟信号的步骤。 光学传感器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深层次地融合光路设计、封装设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光电探测器(PD)工艺、镀膜技术和数模混合SoC芯片等跨学科要素,实现了高度集成和系统级的应用。 此外,其封装生产的全部过程相对复杂,除了需要定制化封装外,还需要确保光学系统在封装过程中不受污染;测试验证方面也有必要进行多重定制化的电学测试、光学测试,由此可见,其技术壁垒较高。
问: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毛利率相较于第一季度有所增长。您认为这一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时,您对接下来的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两年的毛利率趋势有何预测?
答: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上升,主要得益于信号链产品出货量的增加。随着国产供应链的稳定和拓展,信号链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无线充电产品线正在经历工艺迭代的过程中,随着整体向90nm12寸片工艺的全面切换完成,预计毛利将有所提升。同时,公司逐步优化模拟电源产品结构,专注于高价值的细分市场和汽车照明领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无线充电和信号链产品营销售卖比例、快速迭代无线充电产品工艺,以及拓展和整合信号链产品国产供应链,这些措施将一同推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综合毛利提升。
问:公司持续开拓很多新品,这需要持续保持比较高的研发投入。 想了解一下,今年全年人员增长和研发费用规划是怎样的?
答:公司前期全力抢占传感器市场,高强度研发投入加速业务扩展。短期内,公司成功开发了手机相关的多款光传感器,精准把握市场机遇,验证了初期投资决策的正确与成效。 目前,相关这类的产品开发基本完成,进入不同程度的客户端测试验证阶段。从下半年开始,公司将强化人员管理,并调整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未来,希望能够通过研发创新和产品优化推动业绩增长,并努力使业绩与研发投入相匹配。
答:信号链光学传感芯片是一款多学科统合的系统级产品,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点是:1)公司团队具有MCU、WIFI、蓝牙等数模混合技术经验以及深厚基础;2)公司具备自主研发工艺的能力,并成功拓展及整合了整个供应链,国产供应链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效益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3)创始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激光领域的技术与资源。 公司能充分的利用原有产品线的成熟技术,通过光学、工艺、数模转换、图像处理等多学科的融合,将光传感芯片进行系统性优化,以此来实现了产品快速布局和量产交付。特别的重要的是,回溯三年前,中国的手机及其配件传感器市场几乎被奥地利微电子(AMS)和台湾地区的厂商占据。公司积极地推进国产化策略,从相对简单的窄缝三合一传感器起步,逐步向高难度的OLED屏下光学传感器产品迈进,传感器市场正逐步被国产芯片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