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AWI* 25338《数字电影LED影厅光学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国际标准项目成功立项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影科研所”)作为牵头单位,在中宣部电影局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后续工作。
1. 成立国内工作组。经中宣部电影局批准,已组建ISO/AWI 25338国际标准项目国内工作组,牵头单位为中国电影科研所,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影学院、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后续将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或补充。
2. 项目立项宣传报道。按照中宣部领导批示,在中宣部电影局的指导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全力支持下,2025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记者对5位专家进行了专访,内容涵盖国际电影标准立项情况与意义、LED放映技术的优势及市场发展、电影产业变革等情况。此次专访已在2025年2月12日CCTV-2《正点财经》栏目正式播出,在CCTV-2“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发布多篇有关报道,并在“央视影音客户端”发布多个专题视频选段。本次宣传报道将有利于引导、规范行业推广应用LED放映技术,有利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确定项目后续工作,提交新版标准草案。中国电影科研所与ISO/TC 36秘书处和ISO/AWI 25338项目所在工作组,即WG 4(第四工作组,呈现技术)召集人多次沟通,推动确定了ISO/AWI 25338的后续工作进程。根据技术进展情况和此前美国、日本专家反馈的意见,国内工作组已对立项时提交的ISO/AWI 25338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已于1月26日向WG 4召集人提交了新版标准草案,并征集WG 4各国专家意见,将于3月6日召开新版标准草案首次研讨会议。
近期,ISO/TC 36开展两项委员会内部投票,涉及领导层变动和人工智能合作。
1. 选举WG 3新任召集人。经过近两个月的投票,美国专家Brian Long替代原召集人,即英国专家Julian Pinn,成为WG 3(第三工作组,音频)新任召集人。
2. 在人工智能方面与关联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ISO/TC 36正在计划与ISO/IEC JTC 1/SC 42(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人工智能分委会)建立联络关系,并任命美国专家Michael Zink担任ISO/TC 36派出的联络代表。
2025年1月20日至2月20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牵头起草的行业标准项目《面向视障者的无障碍数字电影描述音频 第1部分:制作规范与技术方面的要求》分别通过邮件、国家电影局门户网站和中国电影科技网等渠道公开征求了电影标委会全体委员和社会公众意见,现起草工作组正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形成送审稿。
2025年2月19日,由中国电影科研所牵头起草的两项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数字电影送审母版制作要求与流程规范》《虚拟现实电影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已通过邮件、国家电影局门户网站和中国电影科技网等渠道公开征求电影标委会全体委员和社会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5日。
2025年1月20日,由电影标委会归口、中国电影科研所负责制定和修订的《数字影院放映用投影机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两项行业标准已在国家电影局门户网站和中国电影科技网公开发布。
《数字影院放映用投影机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准编号为DY/T 9—202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准编号为DY/T 10—2025,自2025年7月20日起实施,代替原行业标准《电影院票务管理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76—2013)。
2025年1月3日,由中国电影科研所承担的两项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团体标准《数字电影沉浸式音频通道和声场组》《数字电影沉浸式音频发行母版技术方面的要求》已通过报批审查,目前待发布。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通知,各技术委员会应于2025年2月15日前上报2024年度工作报告,年报工作将影响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
作为电影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电影科研所格外的重视年报的编制与报送工作,已按通知要求梳理电影标委会基本情况、所负责领域现状与发展的新趋势、标准现状,全面总结2024年度电影标委会工作完成情况、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相关统计数据及2025年度工作规划,按时上报《全国电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报(2024年度)》并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核。
2025年1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深化区域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在河北、黑龙江、上海等13个地方开展改革试点。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此项试点工作旨在探索深化区域标准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措施、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区域标准制定流程重建、标准体系重构、制度体系重塑,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通知》重点部署5方面任务:一是试行区域标准制定负面清单,压减区域标准存量;二是建立区域标准全过程管理新机制,推动区域标准制定流程重建;三是严格设区的市区域标准制定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四是压实区域标准实施应用、引用和实施监督责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五是探索地方标准化职能转变新路径,提升地方标准化工作能力。
2025年1月17日,ITU官网正式对外发布ITU-R BS.2493最新版本,纳入菁彩声(Audio Vivid)作为Annex 4章节内容,标志着Audio Vivid正式成为与AC-4(杜比实验室开发的音频压缩技术)、MPEG-H〔由 ISO/IEC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动态图像专家组)开发的音频编码标准〕、DTS-UHD(由DTS开发的音频格式)并列纳入的3D音频标准。这一举措明显提升了Audio Vivid的国际标准影响力,为其在全世界内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Audio Vivid是全球首个基于AI技术的音频编解码标准,由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牵头,与AVS编解码标准协同,联合产业端到端生态推动发布,旨在快速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超高清视频核心关键技术标准影响力。
近期,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发布《OpenUSD数据标准媒体应用指南(2024)》。OpenUSD(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通用场景描述)最早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开发,是一种开源的高性能3D场景描述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影视、动漫、游戏制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为推动3D创意技术在国内影视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领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组织下,来自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围绕OpenUSD通用开源数据标准,制定该应用指南。该应用指南适用于在影视媒体等领域,利用OpenUSD数据标准,更高效、高质量地创建和应用3D数字资产,有助于提高影视媒体行业3D内容的创作效率和作品质量,来提升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
近期,ISO/IEC JTC 1(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下设的SC 29(音频、图片、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的编码分技术委员会)发布多项多媒体编码国际标准,涉及JPEG、MPEG、沉浸式媒体编码等领域,详见表2。
2025年2月21日,DCI(数字电影倡导组织)发布符合性测试计划(Compliance Test Plan, CTP)最新版本,即CTP 1.4.2版。此版本相比此前版本变化如下:
● 统一分光辐射度计在白场亮度与色度测试流程中的位置,使测试程序7.5.14(HDR)中的分光辐射度计位置与测试程序7.5.15(SDR)一致;
● 在测试流程10.4.5(安全通信)中删除对已淘汰的TLS 1.0加密协议的要求;
● 在测试程序6.1.10第7步中,提供正确的“未来有效期在UTC偏移量内的KDM”;
● 将数字电影系统规范(DCSS)的引用版本从旧版更新至DCSS 1.4.4;